查看原文
其他

中国制造:时来天地皆同力 | 袁岚峰

袁岚峰 风云之声 2021-01-27

关注风云之声提升思维层次导读

2019年12月26日,袁岚峰应共青团中央之邀担任第四届中国制造日直播的主持人,与核能、医院船和深潜器领域的专家进行了座谈。为纪念中国制造日,重发2018年的此文。

注:风云之声内容可以通过语音播放啦!读者们可下载讯飞有声APP,听公众号,查找“风云之声”,即可在线收听~


点击播放全程回放,其中袁岚峰主持的两场见P2和P5


2017年12月26日,是毛主席诞辰124周年。共青团中央在这一天举行了继2016年之后的第二次“中国制造日”活动,从微博互动扩展到了网络直播。我担任前三场讨论会的主持人,跟来自风云学会、工信部、航天科工、机械科学研究总院、南方电网、中国人民大学的专家们讨论了中国制造的方方面面。
相关的视频和介绍请见2017中国制造日活动,风云学会首发出场(一)经济:@陈经@乔标;:@航天科工;材料:@航天科工@航天科技2017中国制造日活动,风云学会首发出场(二)@金灿荣@机械研究总院@南方电网;@奥卡姆剃刀@兵器工业@中国电科;铁路@中国铁建2017中国制造日活动,风云学会首发出场(三)重量级@真的很博通@路人甲@路人乙;一带一路@王义栀@真的很博通2017中国制造日活动,风云学会首发出场(四)文化@艾辛@王义栀@真的很博通;国风@一人之下@墨明棋妙@东家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二届中国制造日活动节目单

一个基本的印象是,大家都对中国制造充满了信心。如果说这个国家还有很多不确定性,那么中国制造必然会不断地向上提升,就是一个少见的非常确定的共识。

这种信心来自于对现实的认识。中国拥有联合国定义的所有工业门类,并且在很多门类中都做到了数一数二,例如钢铁、通信、面板、家电。在不少领域,例如核电、高压输电、高铁,中国的技术水平已经处于领先地位。中国不但在许多已有的产业后来居上,而且还创造出了新的产业——量子通信,这是现代以来的第一次。

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与兴隆地面站用信标光对准

这种信心也来自于对历史的认识。在手工业时代,中国制造曾经是领先世界的。但由于中国没有诞生科学,所以在欧洲发生科学革命、大航海、工业革命等一连串爆炸式的突破之后,中国就被远远地甩在了后面。1949年建国之初,中国的工业几乎是一穷二白。

在这种起点上,中国一方面通过两弹一星为国家安全提供了保障,一方面通过学习苏联打下了工业化的根基。改革开放之后,中国的工业持续几十年爆炸式地发展。到了现在,中国的人均GDP虽然还是发展中国家的水平,但工业能力和思维模式都早已远远超出了发展中国家的层次,在几乎所有的领域全面追赶发达国家,而且特指在这个领域最发达的国家。

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

实际上每个发达国家都有一些落后的领域,例如美国的面板、德国的互联网、日本的通信,但对此我们自动就忽略了,眼睛只盯着他们的先进产业。我们的默认值就是要在所有的领域做到第一,如果不是这样就觉得自己很落后,找很多原因来检讨。没有第二个发展中国家,是像中国这样看待自己和看待世界的

科技界对中国制造前景的信心,或许难以引起一些缺乏科技背景的人、尤其是一些文艺界人士的共鸣。他们热衷于反思工业、科技对社会的负面作用,喜欢谈“幸福指数”之类的软指标。但在了解现代社会运行原理的人看来,工业和科技是国家能力的基础,没有这个硬实力,任何软指标都是虚的。

工业跟农业相比,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指数增长,把默认的模式从“天地所生,货财百物,止有此数,不在民间,则在公家”(司马光语)变成了持续增长,不断突破。这不仅对物质财富,也对人们的精神状态造成了根本性的变化。在中国制造日活动的嘉宾中,这是不言自明的共识。

中国制造为什么能实现赶超?原因可以举不少,但都是公开的东西,没有任何秘诀,例如大量的研发人员(1949年全国的工程师只有4万人,现在一年培养的工程师就有400万人),大量高素质的劳动力(需要感谢扫盲运动和义务教育),巨大的市场需求(在高铁与国外厂商谈判时发挥了关键作用),强大的组织能力,自强不息的文化传统(这两点在跟许多发展中国家对比时特别鲜明)等等。

实际上,在这些原因之下,还有更基本的原因,例如国家的独立和安全,土地改革、解放妇女、破除神权等社会改造。前面那些原因都很重要,但没有这些更基础的因素,就轮不到那些原因发挥作用。

在鼓励年轻人投身制造业时,各位嘉宾的发言令我想起了黄仁宇的名著《万历十五年》。当一个社会整体在衰败的时候,无论个人如何努力,贤愚不肖,最终的结果都难逃悲剧。时来天地皆同力,运去英雄不自由晚清到民国,中国一直处于这种噩梦般的状态。当时一代代的仁人志士,不是不努力,但努力总是以失败告终。

电影《一代宗师》讲述的也是一个《万历十五年》式的故事

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,打破了这个循环,扭转了历史的大势。从此之后,虽然也有不少具体的甚至是严重的失误,但总的趋势是奋发向上的。最重要的是,发展工业的努力可以见效了。到了今天,终于成为历史的洪流,不可阻挡。你甚至会感到,中国制造希望做什么事情,就一定能做成,有一切的理由做成。这就是历史大势的力量

在这个意义上,我们更加感谢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、民族英雄毛泽东主席和他的战友们。他们的艰苦奋斗,为中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基础。工业化一向都是他们的核心目标,这个高屋建瓴的认识从未动摇过。中国制造的成功故事,正是对他们最好的纪念!


背景简介:本文作者为袁岚峰,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博士,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副研究员,科技与战略风云学会会长,微博@中科大胡不归,知乎@袁岚峰(https://www.zhihu.com/people/yuan-lan-feng-8)。2018年1月8日,本文以《对中国制造的信心来自哪里》为题发表于《环球时报》(http://hqtime.huanqiu.com/share/article/aXDGYHC5FB4C77CE652454B),由于篇幅限制有删减,此为全文。
责任编辑祝阳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